韓德生指出,常見的運動傷害包括拉傷、退化性關節炎發作、足底筋膜炎,這些都算輕的,最嚴重且棘手的運動傷害是心血管疾病。大部分年長者都有些危險因子,例如高血壓、心臟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病,必須找心臟科、復健科、運動醫學科等相關科別的醫師諮詢,先評估病情及控制程度,不可貿然運動。
● 常見運動傷害:拉傷、退化性關節炎發作、足底筋膜炎
● 高風險族評估指標:是否規律運動、有無心血管疾病病史、運動時是否曾經不舒服
● 沒運動習慣者,每天從事30分鐘中等程度有氧運動
高風險族,先測最大運動強度
運動高風險族有三個指標評估
是否規律運動、有無心血管疾病病史、運動時是否曾經不舒服。韓德生表示,如果沒有規律運動、有心血管疾病,運動時又曾經不舒服的人,就是最危險的一群,建議要先做最大運動測試。最大運動測試就是在完整防護的情況下,找出一個人可承受的最大運動強度,從這個最大強度的五到六成開始運動,會比較安全。
至於已經有規律運動、沒有心血管疾病史,也不曾運動時不舒服的人,就不需特別介入,但要注意不宜運動或應停止運動的症狀,像發燒等感冒症狀,和心肌炎的症狀不易分辨、很難診斷,如果心肌炎卻去運動,就像是「引擎壞掉還在路上跑的車子」會出事。
圖/僅為情境配圖。賴永祥攝
韓德生說,台灣從三年前也開始推廣「運動是良藥」的概念,運動幾乎有助預防所有傳染病以外的疾病,民眾要懂得記錄每周的運動時間並且告知醫療人員,醫療專業人員也要多學習運動處方的開立原則。運動處方的基本元素,包括頻率、強度、時間、類型,還有漸進超負荷的安排,最好每隔幾周就跟運動醫學專業人員討論、調整運動內容。
漸進運動,可藉手錶監測心跳
如何漸進安排運動?以運動強度為例,韓德生表示,一般人可以用220減去年齡的數值當作最大心跳,以最大心跳的六成開始運動,漸進拉高強度,健康年輕成人可以慢慢拉高到九成。可以用運動手錶來幫忙監測心跳,不過要注意心跳錶是透過皮膚顏色的變化來推估脈搏,會受到膚色、皮表水分油脂、外在環境光線等影響,不能盲信心跳錶,也要學會自己摸脈搏算心跳做為對照。
年長者運動,改看博格量表
韓德生提醒,老年人不適合用心跳推估運動強度,因為1/4到1/3年長者有用降血壓藥或血糖藥,心跳會跳不上去,建議年長者運動後用主觀的「博格量表」方式評斷,控制在博格量表的五到六分,最多七到八分就好。
該選什麼運動?
韓德生說,沒運動習慣者可從有氧運動開始,有氧運動有助消耗葡萄糖和脂肪,改善代謝症候群、保護腦部和心臟。建議從每天30分鐘中等程度的有氧運動開始,每周五天;若是較高強度的有氧運動,建議每次運動20到30分鐘,每周三天。
除了有氧運動,無氧運動、平衡運動、暖身等緩和運動也都很重要。無氧運動以重量小運動為代表,韓德生建議找人帶領,漸進地做;平衡運動首推太極拳,可以幫助預防跌倒。很多人都會忽略運動前的暖身,則可上網搜尋課間操,做完一遍就是很好的暖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