米不長蟲保存法曝光!專家揭「認外包裝1數字」最好吃

受到飲食習慣改變、選擇多元,相較20年前台灣人一年平均食米量少了一大半。而買回家的米究竟該放哪裡?老一輩的經驗傳承與生活習慣都會放在米缸或桶子裡,營養師李婉萍分享一招保存法「保鮮不走味」還能防米蟲;她也傳授如何買到好吃米的秘訣,從包裝上就能見端倪。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v2.8/plugins/quote.php?app_id=146858218737386&channel=https%3A%2F%2Fstaticxx.facebook.com%2Fx%2Fconnect%2Fxd_arbiter%2F%3Fversion%3D46%23cb%3Df33a2a6ce45e38%26domain%3Dhealth.ettoday.net%26is_canvas%3Dfalse%26origin%3Dhttps%253A%252F%252Fhealth.ettoday.net%252Ff3e23dd56c88c24%26relation%3Dparent.parent&container_width=2114&href=https%3A%2F%2Fhealth.ettoday.net%2Fnews%2F2123872&locale=zh_TW&sdk=joey

還未烹飪的米該放在哪裡?營養師李婉萍在YouTube頻道《李婉萍的營養天地-健康與飲食素養》為大家解答,她自爆小時候母親都會將買回家的米放在室溫下的米桶保存,一打開驚見一堆米蟲嚇得她放聲尖叫,「我媽說『沒事沒事,這個米還是可以吃』,的確能吃,但是那個味道真的比較不好吃。」買回家的米應該放在冰箱冷藏,才能保鮮又不影響口感,絕對不能放在室溫下。

至於如何挑選好吃的米?李婉萍指出,「真空包裝的米」風味佳。她解釋,米的外包裝有製造日期、有效日期,前者指的是「碾米」的日子,但米一到了倉庫放了多久消費者並不清楚,因此可從包裝上的「期別」判斷新、舊米。台灣種米一年約有2次收成,而期別分為第一期5~7月、第二期10~12月,購買看到包裝上期別越近代表米越新鮮。

▲營養師傳授認定米外包裝的1個數字,最新鮮好吃。(圖/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)

農糧署副署長莊老達2年前受訪曾指出,台灣一年食米量平均一人45公斤,相較20年前一人90公斤差很多,主要是生活型態改變、食物多樣化,大家選擇性多,外食人口多,不像以前鄉下勞動力高,大多吃米,就健康來說,其實吃好的米是很好的選擇,沒有麩質,不會引起過敏。

莊老達說,現在的米放冷的Q度跟舊的米比起來好很多,關鍵是冷藏保存等技術比以前好,且現代的米烘乾後,都放到冷藏庫,就算過半年也跟新米一樣,口感可以保持很Q、很好吃。而不少傳統家庭通常都會買一大包米放在米甕,他則說,最好還是放冰箱,沒放就要馬上吃掉,否則容易長米蟲,尤其台灣潮濕、溫度高,跟一般東西沒放冰箱一樣容易敗壞。